东看看西看看

  1. 公开课视频课程

    每天花一点时间,看看公开课视频课程……

    猛击这里查看

切换到精简模式
0

“千年极寒”预测科学依据并不充分

作者 bokeer/分类 科学探索/发布于 2010-10-17 04:37

“欧洲将迎千年一遇寒冬,亚洲或难幸免”的报道,似乎为中国股市注入了兴奋剂。10月13日,与煤炭、燃气、取暖等有关的诸多股票价格飙升。但专家表示“千年极寒”之说实难取信。

“不光中国,算上美国和欧洲,人类目前的能力还不足以预测这样的极端事件”,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文杰教授告诉记者,“别说千年一遇,即使是百年一遇,也很难在事先进行预测。这种说法对公众的眼球吸引力很大,但是从科学的角度很难站得住脚。”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陆日宇看来,“千年一遇寒冬”的说法和“2012世界末日”的传言有些类似。“这类语言不是严谨的学术用语,在看到发表该观点的科学家的研究样本、方法、过程、结果等信息之前,我不会做是非判断。或许,这只是一个由学术语言经媒体向大众语言转换中所造成的误解呢?”

董文杰也认为,媒体发布此类消息应该慎重,因为缺乏根据的报道可能引起社会恐慌。

中国媒体热炒“千年极寒”

10月7日,江苏南京的《扬子晚报》题为《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的报道称,“拉尼娜”扰乱暖流活动,欧洲或现千年一遇寒冬,中国也需警惕低温天气。但报道并未指出明确的消息来源,只是称“波兰科学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极端天气形态,是因为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紧接着,多家中国媒体转载或跟进报道了“千年极寒”之说。10月11日,世界气象组织新闻稿提到“一个中到强度的‘拉尼娜’正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形成,可能持续到2011年一季度。”这使得媒体对“千年寒冬”的关注度再度骤升。

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新鲜。早在今年9月16日,中国日报网站等就援引俄罗斯Regnum新闻网的报道,刊出《气象学家称欧洲将迎来千年一遇的严冬》的消息称,“波兰气象学家日前表示,欧洲将迎来一千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根据波兰气象学家掌握的数据,温暖的墨西哥湾流正在变弱,将停止为欧洲提供抵御北极严寒的屏障。”

人类并无如此预测能力

董文杰教授解释说,目前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比较传统一点的统计学方法和比较先进一些的动力学方法。

对于统计学方法,目前全世界器测温度的记录历史向前最远仅仅可追溯200年左右,样本量明显不足,“没有足够的统计样本作支撑,谈何千年一遇”?

而对于后一种动力学方法,虽然相对先进,也还无法对未来的气候极端事件进行预测。“即使是对已经发生的气候极端事件进行模拟,也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董文杰说。

董文杰还提到,著名的英国气象局哈德利(Hadley)气候中心曾经预测2009年至2010年的冬天有很大可能是一个“温和的冬天”。结果,这个冬天却以罕见的寒冷来到英伦大地。迫于民众压力,英国气象局从今年2月起停止通过媒体发布其季节性气候预测结果。哈德利中心是全球顶尖的气候研究和预测机构之一,其口号是“保持第一,从不第二”,气候预测之难可见一斑。

新华社10月12日报道刊发了中国气象局相关专家的意见:“根据‘拉尼娜’现象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科学依据很不充分。”实际上,1986年以来发生过四次“拉尼娜”事件,仅有两次出现冷冬。

董文杰说,中国幅员辽阔,东有太平洋,西有青藏高原,地理条件非常复杂,纬度跨度很大,因而“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这样的全球现象对中国的影响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把握和预测。

新华社还援引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研究称,当前“拉尼娜”正在发展,并未明显偏强,预计今年冬季中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但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建议相关部门提前采取措施,防范今年冬季可能出现的阶段性低温冷害”。(财新网)

anyShare分享到: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自 <a href="http://www.dkkxkk.com/archives/151.html" title="“千年极寒”预测科学依据并不充分" rel="bookmark">“千年极寒”预测科学依据并不充分 | 东看看西看看</a>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订阅东看看西看看以获得最新内容。

下面我简单说几句